普洱茶的形狀,有餅形、沱形、南瓜形、磚形等,不過最常見、最經典的還是餅茶,默認的重量是357克。那普洱茶餅為什么是357克呢?
便于計量與管理
普洱茶興于兩千年前的古人,盛于清朝時期的皇族。公元1729年(雍正七年)清政府正式設立普洱府,并在普洱縣專設貢茶茶廠,普洱茶于1732年正式列入《貢冊案》,從此名揚天下。
古代涉邊交易,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,便于統計、征稅和交易,就為普洱茶圓餅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度量衡,每桶7圓5斤重。
清末民國后,普洱圓茶隨華僑銷到了海外,僑銷圓茶歷史由此展開,茶餅的重量計量方式也脫離了中國傳統的“兩”,改用國際通用的“克”。
當時“中茶”(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)擁有全國茶葉的出口權,為了配合出口,中茶公司要求下屬茶廠生產每件30kg的普洱茶。
按照國際計量單位,一件是一打,也就是12筒,每筒按清朝時期的習慣是7餅,這樣算下來每餅的重量就是30kg/12筒/7餅≈357g。這就是普洱圓茶每餅357g的由來。
從中國傳統文化解讀
說法一:"圓如三秋皓月,香于九畹之蘭。"這是乾隆皇帝對七子餅的圣喻。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(huán)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。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兩,當時為了運輸方便。把普洱茶"蒸而團之,緊壓成型。"因七兩重一片,七片裝一筒(筍殼包)。七子餅從而得名,現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。七子餅茶形似圓月,是云南傳統出口品種,暢銷港、澳和東南亞一帶。過去民族,兒女親事,非送七子餅不可,相傳至今,旅居東南亞一帶的僑胞,現在也很盛行。
說法二:為什么七子餅只裝七張餅,而不裝八張或六張呢?一種說法是七子餅茶原先是打唐代開始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。簡稱茶馬市,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扎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。另外那張分離的餅做啥用咧?是用來上稅滴。一餅茶為357克,一筒七餅;357克*7餅茶=2499克,約2.5公斤。一件12筒約30公斤。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,剛好可以負重前行,先人早已算好了,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。
說法三:在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中,“七”是一個吉祥的數字,象征著多子多福,七子相聚,月圓人圓,圓圓滿滿。因此,在云南少數民族中,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(jié)的禮品,表示“七子”同賀,祝賀家和萬事興。七子餅茶暢銷于港、澳、臺及東南亞地區(qū),在海外華人匯總被視為“合家團圓”的象征。在國家圓夢,一餅一寄之,茶情,鄉(xiāng)情,家園情,普洱圓茶是寄托,因此,七子餅茶又稱為“僑銷圓茶”、“僑銷七子餅”。 以上就是關于普洱茶為什么大多是357克而不是350克或者360克的說法。